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李邕行楷《旧拓灵岩寺碑》遒劲舒展、险峭爽朗,赵孟頫就是学的他!
发布日期:2025-03-07 12:55 点击次数:62
《旧拓灵岩寺碑》是唐代李邕撰写的行楷碑刻,原石原本在山东的长清县灵岩寺的大雄宝殿西侧鲁班洞内,在被发现时该石碑已经断成了两截,而且由于年代久远,碑上文字多有残损,风化也较为来严重,但仅管如此依旧能从保存下来的字中看到李北海的神韵。图片
唐代李邕行书《旧拓灵岩寺碑颂并序》,34.3x17.9厘米,唐天宝元年(742)。宇野雪村旧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藏。
图片
虽汉以后就有了造纸术,但相对于当时的工业水平而言,造纸术的技术虽已成熟,但其产能并不理想,所以纸张的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哪怕是皇宫内院也是珍惜之物。所以在唐代还是保存着以成本较低的石刻来保留,唐代的碑刻形式丰富多彩,例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刻,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主要形式还是以碑刻为主,其中就包括碑石、墓志、经幢、塔铭和造像记等都属于碑刻中的一种。图片
他们主要是用于记事述颂、哀诔纪念、经典文献和刻诗题名等。所以李北海此碑《旧拓灵岩寺碑》就是记事述颂中的一种,是李北海在当任灵昌郡太守时所写的。岁月的侵蚀让这块碑饱经沧桑,它早早残损,在清乾隆年间不知所踪,直至咸丰六年何绍基访得时,已断为二石,铭文多有残泐。如今,它嵌于山东泰山之阴、长清县灵岩山之阳的灵岩寺鲁班洞洞壁上。从尺寸来看,残碑高 220 厘米,宽 100 厘米,厚 50 厘米。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记载其宽 104 厘米、厚 52 厘米、残高 225 厘米。在收藏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等均藏有相关拓本。图片
从碑文的内容来看,前半部分为序,后半部分则为颂。序是以散文的形式详细记叙了灵岩寺自晋法定禅师建寺至唐开元年间立碑时的兴废历程。其中包括法定禅师建寺的艰辛过程、辟支佛牙塔的建立等重要内容,为后人了解灵岩寺早期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后半部分则是以五首五言诗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灵岩风光,同时对高僧事迹加以热情称颂。《旧拓灵岩寺碑》全碑笔力遒劲舒展、险峭爽朗,它是李北海的书作中代表作之一,其结体茂密,字的结构往往打破常规,呈现出一种险峭的姿态,如 “巍”“岭” 等字,通过笔画的巧妙安排,营造出一种险峻而又稳定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图片
李邕书法启蒙于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在那个尊崇 “二王” 书风的时代,李邕一头扎进 “二王” 的书法世界,悉心钻研每一处笔法的精妙,每一种结构的布局,每一丝气韵的流转。此外,李邕的书法也深受欧阳询行书的影响。欧阳询行书以险峻严谨著称,李邕巧妙地借鉴了这一风格特点。在字形构造上,他常将上部竖画拉长,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字体的挺拔感,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动态美,使整个字在严谨中又不失灵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特色。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中不免可以看赵孟頫书风深受李邕的影响,例如当中的“晋”“法”“昌”字都能从赵孟頫的书作中看到相似之处。李邕善用侧锋,笔力雄健,结构险中求稳,赵孟頫将其侧锋用笔融入自己的书写体系,与中锋并用,让笔画更具立体感和节奏感。在结构布局上,他借鉴李邕打破常规对称、追求险峭的特点,在规整中融入灵动变化,使字里行间充满韵律。李邕书法的豪放洒脱,也为赵孟頫温润平和的书风注入豪迈之气,让他的作品在温婉中兼具雄健,丰富了情感层次与艺术内涵,最终形成独特风格,在书法史上留下重要印记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